■ 深圳特區報記者 戴曉蓉
   通訊員 江 峰 劉雨青 周少鈞
   有人說,護理病人是世界上最辛苦的工作之一。醫護人員要有非同一般的吃苦耐勞和奉獻的精神,視患者為親人,才能治病救人,給人溫暖和健康。人們用“白衣天使”贊譽充滿愛心的醫護人員,公安邊防部隊總醫院護理部主任汪列兵就是這樣一位“天使”。35年如一日,她兢兢業業堅守著護理服務工作崗位,想患者之所想、急患者之所急,用自己的愛心、責任心關愛患者,呵護生命。
   患者心中的貼心大姐
   “作為一名護理人員,不僅要技術好,更重要的是,要從心底裡去關懷病人,為他們著想,為他們服務。”這是汪列兵常說的一句話。
   2013年2月,醫院急診接到一名骨髓大腸桿菌感染的重症病人。來到醫院時,他身體多處潰爛,大小便失禁,渾身惡臭,要戴好幾層口罩才能接近,連幾名陪同的親屬都躲得遠遠的。
   然而,汪列兵卻全然不顧這些,她帶領科里的護士們給病人清創、擦身、換藥……貼身不離地整整照顧了18個日夜。
   病人痊愈了,臨出院前,他淚流滿面地拉著汪列兵的手,激動地說道:“謝謝大姐,是你們家人般的照顧和救護,給了我第二次生命!”
   2012年底,雙母雙亡的外來工患者小廖病情危重送進醫院。入院時,他腦出血併發腦疝、血壓高,神志不清,而且身邊沒有一個親人。正在醫院值班的汪列兵得知這一情況後,積極協調急診科、腦外科開通綠色通道,及時為他實施了顱內血腫清除手術,又帶著護士們不分晝夜開展特級護理。20多個小時後,終於把小廖從死亡線上拉了回來。
   術後,汪列兵又想盡辦法找到了小廖的家人。然而,從山區老家趕來的2名親屬,當看到小廖還處於“植物人”狀態,又需大筆治療費用後,無能為力地留下幾百元錢和一些衣物,悄悄地離開了……
   雖然病人交不起醫葯費,但在汪列兵看來,無論何時生命都是最重要的。她在醫院倡議開展起了一場“為拯救外來工生命獻愛心”的主題捐款活動,並與腦外科護士們一起義務承擔起護理康復任務,每天按時輪流給他輸液、喂食,給他擦身、換洗衣服、被褥,為他開展按摩、喚醒促醒服務……
   奇跡出現了,在昏迷70多天后,小廖蘇醒了。臨出院前,小廖跪在地上,緊緊握著汪列兵的手不願放開。“感謝大姐,是你們用比親人還親的仁愛,拯救了我的生命,我一輩子都報答不完!”
   抗擊甲流的“女英雄”
   在汪列兵的書桌抽屜里,一直保留著她的一位病人——廊坊武警學院學員給她寫的一首詩,詩歌中寫道:“病友們說南丁格爾是護理人的化身,而我卻說,您是中國的南丁格爾!”汪列兵說,每每看到這首詩,她就覺得,一切辛苦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。
   2009年,一場突如其來的甲型流感疫情突襲廊坊武警學院。汪列兵臨危受命,來不及與家人道別,來不及準備行囊,便匆匆踏上了抗擊“甲流”的征途。作為該院綜合訓練樓治療點的護理工作負責人,她發揮“領頭雁”作用,設置隔離病區、制定各類防範措施、規範組織醫療廢物管理……她還創立了一套在每個病房患者自我管理的機制,組織患者成立“三互”(互幫、互教、互愛)小組,及時登記和彙報發熱患者病情,為臨床醫生的治療及時提供依據。在防控過程中,針對病區醫護人員預防薄弱的情況,她主動請纓帶領護理分隊協助開展消殺、預防和監控工作,並利用晚上休息時間組織培訓疫情現場救護隊員100多人。
   一個多月的連續戰鬥,汪列兵累垮了,被送進了醫院;與此同時,學院的疫情終於被控制。汪列兵因其率領的護理團隊在對218名患者的護理過程中,沒有出現任何差錯,達到“零死亡、零感染、零擴散”的目標,受到了中央和公安部領導及專家組的充分肯定,並被公安部榮記個人二等功。
   護理團隊的“好家長”
   作為護理部主任,既是護理工作的排頭兵,又是護理隊伍的管理者,身負兩層責任,不能偏廢。汪列兵深知這一點。
   在她眼裡,護理部是一個承上啟下的部門,在完成日常護理工作的同時,還要對護理隊伍開展各種培訓和教育。在每一次培訓中,她都會跟新人說,“知道怎樣病人才會對你滿意嗎?要先學會‘六個一句’和‘十個一點’。”
   “六個一句”即:入院時多介紹一句、操作時多說明一句、查房時多問候一句、手術前多說明一句、手術後多安慰一句、出院時多關照一句;“十個一點”是:微笑多一點、語言美一點、行動快一點、效率高一點、做事多一點、理由少一點、胸懷寬一點、架子小一點、說話輕一點、責任重一點。這些是她30多年護理工作的經驗總結。
   每年的5·12護士節,汪列兵都會在全院組織護理技能大培訓、大練兵、大考核,雖然這樣的活動耗費了她大量的精力,但看到年輕的護士們在一天天成長,技能一天天提升,她總是感覺到非常欣慰。平日里,只要一有機會,她就會帶著各科室的護士長到省里、市裡參加各種培訓,她認識到,只有有了先進的服務理念,才能滿足患者多樣化的需求。
   護理部是一個女性群體,“三個女人一臺戲”,每個人在工作中都會有自己的想法,管理起來不可謂沒有難度。部門有人生病住院了,汪列兵第一個去看望,第一個帶頭捐款;有人家裡鬧矛盾了,她第一個家訪,耐心地溝通協調;有人子女上學沒有著落,她第一時間去協調爭取……“護理部就像是一個大家庭,汪主任就像這個家庭的家長,只要有她在,我們就特別安心,特別有幹勁。” 內一科護士長宋春雷這樣說道。
   親人眼中的“大忙人”
   在工作上,汪列兵總是全力以赴,盡職盡責。然而,說到家庭,汪列兵直言,“心裡總是感覺到,對家人虧欠很多。”
   2012年4月,汪列兵80歲的老父親因肺癌晚期住進了老家的醫院。接到消息後,她淚如雨下,這麼多年跟父母聚少離多,沒能為老人分擔喜憂,沒能在床前盡孝,感到實在對不起老人。她多麼想立刻趕回父親身邊盡孝送終,但醫院當時正在迎接全市醫療護理工作大檢查,工作繁忙,她竟不能抽身。
   當她終於把所有的工作完成,趕回老家父親病床前時,父親卻已因為呼吸困難插上了輸氧管無法和她說話,看著老父親凝望自己時眼角泛出的淚花,她忍不住地抱著父親失聲痛哭……
   對於自己的小家,汪列兵心裡也有很多抱歉,同時對家人充滿感激。“女兒自小就很懂事,自立自強,生活上和學習上都不需要我操心,讓我很安慰。愛人也很支持我的工作,因為經常不能按時回家,我們早就習慣了用打電話的方式相互關心。”外二科護士長張連英告訴記者:“今年8月,汪主任的愛人在我們科6樓做手術,她就在9樓辦公室忙工作,連下去陪著的時間都沒有。她這種忘我工作的精神,值得我們所有人學習。”  (原標題:守護生命35年如一日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bzolrzg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